时隔40年,中国再行特赦令

#工伤赔偿更新时间:2025-03-06 11:47:52 55人浏览
高畅律师
高畅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刑事辩护、涉外纠纷
8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   一、时隔40年,中国再行特赦的时代背景   特赦是国家依法对特定罪犯免除或者减轻刑罚的制度,也是一项国际通行的人道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宪法,国家先后进行过7次特赦。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特赦,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赦部分服刑罪犯,是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的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   从党和国家层面看,可以展示我们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国形象。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层面看,有利于弘扬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慎刑恤囚的历史传统,形成维护宪法制度、尊重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从实际效果看,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发挥特赦的感召效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说,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赦部分服刑罪犯进行了深入研究,查阅了建国以来开展特赦的有关资料和文献,比较了一些国家进行特赦的规定和做法,研究了部分拟给予特赦的服刑罪犯的档案资料,召开了法学专家和从事监狱管理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论证会,形成了《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   二、四类罪犯将予以特赦   为避免出现“刚判即赦”的情况,草案将特赦对象确定为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的罪犯。关于特赦的执行,草案规定,自决定施行之日起,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服刑罪犯,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后,即予以释放:   1、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服刑罪犯   对这类罪犯予以特赦,目的在于突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体现本次特赦的历史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的服刑罪犯,但几种严重犯罪的罪犯除外   符合上述条件的服刑罪犯曾经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作出过贡献,符合本次特赦目的。草案规定对上述罪犯中犯贪污受贿犯罪,危害人民安全的严重暴力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及涉恐、涉黑等有组织犯罪的主犯,以及累犯不予特赦。   3、年满七十五周岁、身体严重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罪犯   对这类人员予以特赦,既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人道主义赦免原则。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已体现了对75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予以从轻处罚的精神。   4、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罪犯,但几种严重犯罪的罪犯除外   对这类罪犯予以特赦,体现了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精神,能够实现刑法的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他们中犯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贩卖毒品犯罪的罪犯,不予特赦。   三、特赦草案制定的要求   起草决定草案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把握三点要求:   1、严格范围   突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主题,主要将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外作战的服刑罪犯纳入特赦范围。同时,将年满七十五周岁、身体严重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罪犯和未成年犯罪被判处轻刑或剩余刑期较短的服刑罪犯纳入特赦范围,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2、审慎稳妥   突出特赦对象身份的不可攀比性,注重特赦条件的客观性。考虑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考虑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草案明确,对犯贪污受贿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严重暴力性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的主犯以及累犯等,不予特赦。   3、依法进行   特赦的政治性、法律性很强,只有依法进行,才能取得最佳社会效果。决定的作出、发布、执行,都需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办理。   四、纪念抗战胜利之际实行特赦的重大意义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特赦可以使中华法治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创新宪法实践,积累德政,展现执政自信。小编觉得无论如何,能赶上这么个好时机尽早得到自由也是一件好事。希望满足特赦条件的罪犯重获自由后能够洗心革面,自信乐观的生活,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融入社会、贡献社会。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特赦一批罪犯,意义非凡:   第一:展现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国形象。   第二:体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提高全民宪法意识,激发全民忠于宪法、信仰宪法。   第三: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全民爱国热情,促进社会和谐。
咨询
包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寿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叶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刁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党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精选咨询律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