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区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婚姻家庭更新时间:2025-03-06 11:41:06 25人浏览
徐文晶律师
徐文晶律师
擅长: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其他综合
关于区分作为与不作为的标准,有规范说、身体动静说、能量说、因果关系说、社会意义说、最终原因说、非难重点说、法益状态说、风险说、介入说等各种学说。   一、规范说   违反禁止规范的是作为,而违反命令规范的是不作为。问题是,我们并不能对刑法规范简单地进行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的划分。例如,如果认为我国关于故意杀人罪的罪刑规范为禁止性规范,则没有不作为故意杀人罪成立的余地。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法益。   二、身体动静说   具有积极的身体动作的是作为,否则就是不作为。然而,能否离开具体的构成要件讨论身体的动与静的意义?例如,行为人忙着跟女友约会而不按时扳道岔的,跟人约会可谓积极的身体动作,但因行为人未为法律所期待的扳道岔的作为,法律上所评价的还是不作为。故脱离具体的构成要件,仅根据身体的动与静区分作为与不作为,并无意义。   三、能量说   向一定方向投入能量的是作为,不向一定方向投入能量的是不作为。但是,医生为放弃抢救危重病人而主动撤除维持生命装置的行为,似乎向一定方向投入了能量,而实际上与停止继续用药并没有本质区别,因而本质上还是不作为。可见,该说“导致作为与不作为区分的复杂性与恣意性,而且实际的区分结论也不妥当”。   四、因果关系   引起了结果的是作为,没有引起任何现象的是不作为。该说的明显缺陷在于:由于刑法理论公认,即便是不作为犯,也应以不作为与构成要件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如果否定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则对于不作为的结果犯只能以未遂犯论处,这显然不合适。   五、社会意义说   根据行为的社会意义是引起结果还是不防止结果来区分作为与不作为。但问题是,这里“社会意义”的概念极不明确,导致区分标准流于恣意。例如,阻止他人救助的行为的“社会意义”是引起结果还是没有防止结果,就难以得出结论。   六、最终原因说   与结果最接近的原因是不作为的,犯罪就是不作为,反之,与结果最接近的原因是作为的,犯罪性质就是作为。可是,与结果最接近的原因在刑法上未必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例如,行为人出车前未检查刹车装置,驾驶刹车失灵的卡车上路后,遇到行人横穿马路时因刹不住车而撞死行人的,与结果最接近的原因显然是撞人的作为,但未能刹住车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上路前未检查刹车性能是否良好的不作为。   七、非难重点说   德国理论与判例的主流观点,认为在具体案件中如果非难的重点是作为,就评价为作为犯,反之,如果非难的重点在于不作为,就应评价为不作为犯。非难重点说受到的质疑在于,这可谓一种循环论证,以致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陷入非理性的凭感觉判断之中,而且有可能将所有的过失犯都看做不作为犯。   八、法益状态说   使法益状态恶化的是作为,没有使法益状态好转的便是不作为。风险说认为,不作为是对已经存在法益侵害的风险不予以降低的行为,而作为是积极增加法益侵害的风险,即提高法益侵害的风险的行为。介入说认为,法益向好的方向发展时,行为人介入的,如阻止他人救助的行为,是作为;相反,法益向恶的方向发展时,行为人不介入的,如父亲不救助不慎落水的儿子,则是不作为。应该说,这三种学说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认为制造风险、恶化法益的,是作为,而没有消除既有风险、未使法益状态好转的,属于不作为。   综上,区分作为与作为,以及判断不作为是否该当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进行抽象地讨论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对刑法分则中具体构成要件的解释,同时考虑罪刑法定与责任主义的要求,注意人权保障与法益保护之间的平衡,进行综合判断。
咨询
包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傅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寿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叶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刁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党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精选咨询律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