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风险及维权

#房产纠纷更新时间:2025-03-06 11:41:06 63人浏览
李海律师
李海律师
擅长:涉外纠纷、婚姻家庭、债权债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时代,一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露,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会收到垃圾短信、垃圾邮件以及骚扰电话等,有的会不明不白的惹上了官司,有的甚至会使亲朋好友遭遇不法分子的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日前,由于山东临沂大学生徐玉玉信息泄露被骗致死案,让个人信息泄露的话题讨论再度升温,大家不禁要问,我的个人信息是谁泄露出去的?我因此产生的损失谁来赔偿?   一、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根据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服务商包括资讯类网络服务商、社交类网络服务商和购物类网络服务商,后两种网络服务商一般要求用户注册后享受相应服务,而用户注册的资料一般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码等,部分甚至还包括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职业和学历等等的详细资料。用户点击注册提交后,个人信息一般会通过函数算法转变为一些没有规律的字符进行存储,这种加密的存储方式由于解码的难度比较大,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有部分的网站在存储用户个人资料的时候,是采用明文密码的方式,也就是用户输入什么,后台就存储什么,这样只要谁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库,就能完整地看到每个账户和相对应的密码和个人信息了。   第二类: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主要有通讯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房产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存在部分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第三类: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或介质中了病毒。   电脑或者手机中了木马病毒; 使用了黑客设置的WIFI或者自家的WIFI被黑客破解; 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二、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   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与你有关。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   三、因信息泄露被骗的我们,该如何维权?   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后,轻则被广告骚扰,重则被骗取钱财,甚至有人丧失生命。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种: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第二种:向公安部门报案。个人在被骗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   第三种:向侵权人索赔。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四、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法律提醒】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要强化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地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不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不要随意连接公共场所免费WiFi,避免个人信息被盗取。特别是在网络购物、网上求职等过程中,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谨防掉入钓鱼网站精心设计的骗局。
咨询
包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傅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寿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叶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刁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党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精选咨询律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