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法草案三审明确恐怖主义定义

#工伤赔偿更新时间:2025-03-06 11:41:06 12人浏览
李海律师
李海律师
擅长:涉外纠纷、婚姻家庭、债权债务
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1日下午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张德江委员长参加审议。   在审议反恐怖主义法草案时,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公敌。当前,国际国内反恐怖主义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及时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加强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体现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责任,都是十分必要的。草案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近年来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的斗争经验,研究借鉴国外一些有效做法,能够适应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已比较成熟,建议本次会议通过。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三审稿,对“恐怖主义”定义、涉恐信息报道传播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今年2月提请审议的草案二审稿规定:“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的主张和行为。”对此,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在恐怖主义定义中还应当体现恐怖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以与一般犯罪活动相区别。有的建议将草案二审稿关于极端主义的规定统筹考虑,并明确与恐怖主义的关系。还有意见提出,刑法修正案(九)增加规定了一些新的恐怖活动犯罪,建议草案列举的恐怖活动与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衔接。   在今年2月提请审议的草案二审稿基础上,综合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内容及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联合国《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及其他一些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草案三审稿进一步明确:“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崇尚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对列举的恐怖活动作出相应补充修改。   草案二审稿规定,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未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新闻媒体、社交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新闻媒体、社交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   对此,有的常委会委员提出,“社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表述范围偏窄,同时,还应当对限制个人使用自媒体传播涉恐信息作出规定。据此,草案三审稿将相关规定合并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   草案三审稿还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草案三审稿还增加规定,对防止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有可能被用于恐怖袭击、发生特别严重恐怖事件后依法实行紧急状态并采取一些非常措施等问题予以明确。   此外,草案三审稿还增加规定,对防止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有可能被用于恐怖袭击、发生特别严重恐怖事件后依法实行紧急状态并采取一些非常措施等问题予以明确。
咨询
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傅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寿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包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周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孙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叶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刁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仇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卢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党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精选咨询律师排行榜